期货配资行业 换帅、打假、提质……解析中国白酒2024

发布日期:2025-03-14 00:53    点击次数:165

期货配资行业 换帅、打假、提质……解析中国白酒2024

编者按:期货配资行业

2024年,产业经济坚韧而行,消费市场稳步向前。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“促消费”列为2025年工作任务之首。促消费,强信心,2024年的产业发展路径显现出何种趋势力量?即日起,南方+客户端特别推出年终策划观察,解析中国产业发展的2024。

郎酒和夜郎古酒握手言和,商标纠纷达成和解。不到两个月,这场对弈发生180度大转折。年关降至,白酒行业中这段戏剧性冲突引起了公众广泛关注。

频频换帅、厂商相争、电商低价……行业增速整体放缓,酒业下的众生相耐人寻味。2024年,酒业风云变幻,消费趋势的转向、政策法规的调整、竞争格局的重塑,各方如履薄冰,步步为营。

行业拐点何时才至?业内专家给出的答案从春节到端午、中秋……各方都在等待一个答案。等待意味着期待。著名戏剧《等待戈多》中,戈多象征希望和美好明天,在酒业中,当下的戈多就是市场的信心。

当行业整体增长速度从高速转向中高速。过去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已难以持续,提速换挡,更加注重增长的质量和效益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降低预期,适应行业发展新常态成为最优解。

酒企换帅转型忙

4月下旬,茅台换帅消息传出,白酒龙头企业拉开了行业换帅的序幕。张德芹出任茅台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,贵州茅台党委书记。后经股东大会确认为贵州茅台董事长。

丁雄军在任不到三年,贵州茅台在此期间保持业绩双位数增长。同时,在他领导下的各种“跨界”,为白酒行业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
张德芹接任也释放了一个信号:茅台本土干部重新获得提拔重用。贵州茅台历任董事长一般是由集团内部培养选拔。直至2018年,这一传统戛然而止。2018年5月,茅台原董事长袁仁国因贪腐问题突然卸任,由李保芳接任。盘根错节的历史遗留问题,只能通过“空降”领导解决。

10月份,华涛出任五粮液股份公司党委副书记、总经理。原泸州市叙永县县委书记廖俊履新泸州老窖集团党委副书记、副董事长、总裁。

12月,泸州市江阳区区长唐栋梁担任泸州老窖股份公司副总经理。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,公司董事长黄克兴因已届退休年龄,向公司董事会提出辞任职务申请。此外,原北京红星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肖卫吾因个人原因离职,将担任河南宝丰酒业总经理一职。武跃飞已出任汾酒集团总经理,武跃飞曾任汾阳市委书记,朔州市委常委,朔州市政府党组副书记、副市长。

此外,国台酒业、全兴酒业、酒鬼酒、金沙酒业等酒企营销负责人发生变动,并陆续发布新战略、新举措。

今年以来,国内酒业步入深度转型与调整周期,频繁的高管变动成为行业热门话题。据南方+记者不完全统计,年内已有超20家酒企宣布高管调整,涵盖了董事长、总经理、副总经理、董事会秘书等企业核心职位。

白酒行业分析师蔡学飞认为,酒企密集的人事变动或与白酒行业自上而下的全面承压有关。今年白酒行业整体面临需求不振、库存高企和价格倒挂等问题,高层焕新或能为企业自身带来适应市场变化的应对策略。

销售渠道迎变革

“百亿补贴大多是回流酒,送人品相不行。”“疑似买到假茅台,售后不管,维权很麻烦。”不少消费者表示。电商百亿补贴买白酒,虽然便宜,但到底保不保真?消费者心中并没有底。

作为标品,名酒自带流量,是电商引流的首选。酒企盼动销,平台要流量,双方一拍即合,然而现实中却矛盾重重。百亿补贴,搅动了一池春水。

双11刚结束,五粮液再度发文“炮轰”线上平台产品售假。这是五粮液在今年第三次发声。

在“低价”成电商平台关键词的背景下,“百亿补贴”带火酒企线上销售,消费纠纷也随即增加。

非电商渠道官方店铺的白酒品质良莠不齐,正品与假冒伪劣产品鱼龙混杂。今年以来,茅台、五粮液、汾酒、剑南春、钓鱼台在内的多数名酒品牌发布公告打假。

据了解,电商平台上的白酒之所以能实现低价,一方面是因为有平台补贴。白酒作为自带流量、价格认知清晰且流通性较强的产品,是平台百补频道的“宠儿”。另一方面,这些产品或来自市场回收的产品。由于近年来白酒价格倒挂严重,一些经销商急于回款,会选择将部分商品低价出售。这部分产品的真伪很难求证。

对于消费者来说,用更实惠的价格购买到商品未尝不是一件好事。但对于酒企来说,这却是一桩“麻烦事”,这意味着要直面新旧渠道之争。酒企正努力捋顺这“剪不断理还乱”的关系。

11月下旬起,淘宝出手,提高“酒类”保证金门槛,以约束商家。京东方面则表示,联合第三方机构,提供名酒鉴真服务。

厂商关系在重塑

习酒确定今年无“开门红”政策。消息一出,行业一片哗然。

“开门红”一般指厂商约定经销商在新财年一季度结束前,按年度任务的一定比例提前打款,厂家给予经销商正常补贴以外的超额奖励。

以往,酒厂大多在12月经销商大会期间公布新财年销售计划和“开门红”政策。但近年来,“开门红”概念逐渐被淡化,大多数经销商对于2025年“开门红”打款态度低迷。

从这点变化可以看出,厂商关系有了微妙的变化。

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,白酒经销商扮演着市场缓冲器的角色,呈现出“厂强商弱”的格局。

近年来,随着白酒市场进入存量竞争阶段,酒企在不断依靠涨价来维持利润的同时,设法挤压渠道商的利润空间,导致双方走入更深的博弈。

经走访交流,南方+记者发现当前经销商主要面临以下困境:市场动销差,库存压力大;回款慢,现金流压力大;运营成本高,利润空间受压缩。

渠道库存高企,价格倒挂成为双方都要面对的问题。若没能妥善解决,谁都没有“好果子”吃。在大多数白酒企业仍需要依仗传统经销商的背景下,如何更好保障经销商利益,成为了企业的一道必答题。

在新一轮酒业调整中,厂商共建开始被频繁提起。今年,在五粮液12·18经销商大会上,董事长曾从钦强调两个“破除”,首先要加大力度抓好产品价量平衡,破除经销商盈利问题,“我们将把保障经销商的利润摆在营销工作的首位,推进产品价值向价格的合理回归,切实做好产品投放结构优化,加大市场的赋能和正向的激励,真正提升商家的经营信心。”

优化存量是关键

今年前三季度,白酒上市公司业绩仍保持平稳增长,但营收、归母净利润增速有所回落。由此推测,2024年预计有半数以上的白酒上市企业难以完成年初定下的业绩目标。

“产业没有永远的上行,要主动调低预期。分化产品线,主动选择可为、可不为,方是明智之举。盈利是所有企业的追求,特殊时期,主动盈亏赢得未来更为智慧。”在五粮液经销商大会上,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直言。

“当前随着白酒产业进入新一轮调整转型期,无论是产区还是名酒企业,存量竞争时代,产能加法不能再做了,优化存量,提升存量价值才是出路。”

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在现场指出,消费放缓是减量保价还是创造新需求、新场景,已是不变之理。双理性消费时代,呼之欲出的是极致性价比产品。尽管市场面临挑战,但白酒产业整体仍展现出良好的增长动能与韧性,可以预见的是,只有主动化解矛盾,随着经济持续恢复,产业才能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。

文字:南方+记者:黄晓韵

海报:吴颖岚

统筹:姚翀期货配资行业